血脂降到1.8mmol/L最合适?控制在这个水平才理想……
血脂异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,积极治疗血脂异常、降低血脂水平,有助于降低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。
正因为如此,很多人误以为血脂降到越低就越合适,比如直接降到1.8mmol/L以下。其实并不是的,不同风险人群的血脂控制目标值有所不同。
(一)血脂异常的首要降脂靶点:LDL-C
血脂异常尤其是LDL⁃C升高是导致ASCVD发生、发展的关键因素,积极的进行干预是为了预防ASCVD。
来源:摄图网
LDL-C或TC水平对个体或群体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作用。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血脂管理指南均推荐将LDL-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,其次为非HDL-C。
大量临床研究证实: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,只要血清LDL-C水平下降,就可稳定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,并能显著降低ASCVD的发生率、致残率和死亡率。
此外,荟萃分析显示,LDL-C每降低1mmol/L,ASCVD事件降低20%~23%。
(二)LDL-C并非降到越低越好
该目标值适用于低危患者。
干预措施首先推荐的是生活方式干预,包括合理膳食、适度增加身体活动、控制体重、戒烟和限制饮酒等,这也是降脂治疗的基础。
但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~6个月后复查发现LDL-C未达标,可考虑启动低、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。
当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-C达标时,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,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。
阿托伐他汀 10~20mg(国人使用经验不足,谨慎使用) 瑞舒伐他汀 5~10mg 氟伐他汀 80mg 洛伐他汀 40mg 匹伐他汀 1~4mg 普伐他汀 40mg 辛伐他汀 20~40mg
当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-C达标时,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,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。
(三)特定人群的血脂的管理
来源:摄图网
由于此类患者血脂代谢状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所以需要采取更为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策略。
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,LDL-C目标值<1.4mmol/L;ASCVD风险为高危的糖尿病患者,LDL-C目标值<1.8mmol/L;ASCVD风险为低、中危的糖尿病患者,LDL-C目标值<2.6mmol/L。
建议糖尿病高危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作为基础降脂治疗,如果LDL-C不达标,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。
妊娠会导致生理性的血脂升高,健康妊娠女性LDL-C可升高40%~50%,TG在妊娠14周左右有升高趋势。
对于妊娠的血脂管理重点是筛查,药物选择非常有限,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通常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,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也没有证据。
推荐老年ASCVD患者及≤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。
对于年龄>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、虚弱状态、合并疾病、肝肾功能、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,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、药物相互作用、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。
来源:摄图网
老年人使用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LDL-C未达标时,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。
TG升高时,首先应排除或纠正继发因素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。对于ASCVD患者或极高危老年人,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HDL⁃C未达标或TG持续升高(2.3~5.6mmol/L)时,可联用贝特类药物或鱼油制剂(优先推荐高纯度 EPA)。空腹TG≥5.6mmol/L,应首先降低TG,首选贝特类、鱼油制剂(优先推荐高纯度EPA)治疗。
(4)儿童及青少年
对于儿童血脂异常,生活方式包括运动和饮食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。建议每天进行不少于1h中等到高强度的运动并且每天静坐时间不超过2h。
膳食治疗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基础,轻中度血脂异常可恢复正常,即使是 HoFH,饮食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写在最后:不管是哪一类血脂异常的患者,在降脂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,及时观察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、复查血脂水平,每当调整降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,都应在治疗4~6周内复查。

参考来源:
[1]中华医学会,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等.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.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21,20(01):29-33. DOI:10.3760/cma.j.cn114798-20201118-01167
[2]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.中国血脂管理指南(2023年)[J].中国循环杂志,2023,38(3):237-271.DOI:10.3969/j.issn.1000-3614.2023.03.001.
[3]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.≥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[J].中国心血管杂志,2020,25(3):201-209.DOI:10.3969/j.issn.1007-5410.2020.03.001.
[4]刘梅林,张雨濛,付志方,叶平,郭艺芳,汪芳,何青,李建军,严晓伟,廖玉华,周晓芳,拓西平,王朝晖,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组.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[J].中华内科杂志,2022,61(10):1095-1118.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8-20220407-11251.
[5]中华医学会,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《中华全科医师杂志》编辑委员会,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.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(实践版·2019)[J].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19,18(5):417-421.DOI:10.3760/cma.j.issn.1671-7368.2019.05.004.